首页>民政要闻
追寻红色地名 传承红色精神——鲁中地区红色地名展播四(临淄区朱家庄)

发布日期:2021-09-25 10:40:53 浏览次数: 字体:[ ]

92年前的冬天,一面鲜艳的红旗傲然飘扬在淄河西岸,临淄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白兔丘支部委员会在敬仲镇朱家村光荣诞生,它的成立标志着临淄革命的第一粒红色火种播撒在这片大地,并由此拉开了党领导临淄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给灾难深重的临淄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1926年,在临淄生活的劳动人民被“三座大山”压得透不过气来,当时流传着一首《农民苦之歌》:农民兄弟真可怜,从早忙到晚,流尽了血和汗,纳粮又纳税,还要特别捐,一年的粮食都粜尽,生活怎么办?痛苦对谁言?

临淄一批在外求学的进步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他们通过写信、发表文章、寄进步书籍报刊、利用假期回家宣传等方式,把革命的思想、进步的理论传到家乡,为临淄农民运动的开展和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1926年春,中共山东地方执委派共产党员耿贞元回乡开展工作。他以占卦测字为掩护来到临淄秘密发展党的组织。通过调查了解,他首先将朱家村的农民高新成、高凤山、高洪山等人发展为党员,接着又在白兔丘等地发展了十几个党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白兔丘支部。

中共白兔丘支部建立后,积极组织、宣传群众,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春,白兔丘等二十几个村庄都成立了农民协会。

1928年麦收季节,为反对地主的剥削,增加农民的收入,党支部组织发动长工、短工联合行动,向地主提出增资的要求,并采取怠工、破坏农具等办法进行斗争。地主豪绅们眼巴巴地看着已成熟的麦子不能收割,急的火烧火燎,没有办法。群众的威力,迫使这些“铁公鸡”只好忍痛拔毛,答应了增资的要求。斗争的初步胜利,对周围地区的农民群众震动很大,使广大民众看到了自己的力量,看到了希望,也打击了封建势力的嚣张气焰。

1928年铁山一带闹桑荒,大地主王叔训乘机派人把桑园控制起来,任意提高桑价,一心想发横财。许多农民缺乏蚕食,非常着急。党组织发动农民协会带领一些人冲进了地主的桑园,抢了桑园,帮助蚕农渡过了桑荒。

1931年春,中共白兔丘支部遭到国民党“捕共队”破坏,此后较长一段时间,临淄党组织基本处于地下活动状态。党组织虽然遭到破坏,但中共临淄地方组织领导农民斗地主、打土豪,对抗资本家,争取自由解放的正义行为已在广大农民心中扎下了根,埋下了火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