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提高青年婚育服务效能的建议的办理答复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
2024008
建议人: 徐强
主办单位: 淄博市民政局
答复时间: 2024-07-31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徐强等2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提高青年婚育服务效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婚姻登记工作,严格落实婚姻登记领域政策,不断创新婚姻登记模式,提高群众幸福感、仪式感、满意度。

一是打造特色婚姻登记场所。为进一步提高婚姻登记服务的个性化和便利性,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各区县根据特色景点和景区布局,打造特色婚姻登记场所。桓台县打造我市首个“画卷里的婚姻登记处”—马踏湖婚姻登记巡回点,临淄区依托太公湖设立“太公湖·喜小镇”婚姻登记巡回点。周村区将婚姻登记处搬入周村古商城中,打造全省首家整建制搬迁的婚姻登记处。

二是实现婚姻登记跨区域办理。为深化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更加方便快捷地为群众提供婚姻登记服务,我市以婚姻登记“一次办好”为工作着力点,积极对上争取,先试先行。2020年7月1日,我市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开展跨区域办理婚姻登记工作;2021年6月1日,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工作。为进一步深化结(离)婚登记“跨省通办”改革试点,提升省内“跨市通办”便捷度,优化办事流程。2023年4月,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实施除《婚姻登记条例》规定的婚姻登记业务管辖地外,双方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为山东省常住户口的,可以到淄博市内任一县级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离)婚登记,免于提交居住证的工作。

三是持续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工作。我市婚姻登记机关共设立18个家庭辅导室,开展不同形式的婚姻家庭辅导工作。一方面采用导入式“问卷—认知”的辅导方法,开展婚前辅导,以发放《婚前自我审查问卷》和《婚前辅导工作总结与评估》的形式,发现夫妻双方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出婚姻风险评估并制定防范方案,引导准新人在婚前树立正确婚姻观、家庭观,增强当事人的责任感,降低不和谐婚姻风险,减少闪婚闪离、冲动离婚现象。另一方面在离婚冷静期期间,拓宽危机干预渠道,开通辅导热线,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通过现场辅导、热线电话、微信等方式,深化离婚劝和辅导服务。充分利用“离婚冷静期”,适时跟踪回访等方式,将“离婚冷静期”变为“服务黄金期”。

2023年,我市各婚姻登记机关共接待欲离婚的当事人13588对,当场劝和3655对,劝和率达到26.8%,经过30天“冷静期”的跟踪服务,有3977对明确有缓和迹象,实际全年办理离婚登记6845件,同欲离婚对数相比减少50%。

下一步,淄博民政将深入贯彻落实民政部工作部署、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工作思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加快推动我市婚姻登记领域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省婚姻登记工作贡献更多淄博经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感谢你们对民政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淄博市民政局

                             2024年7月31日

 

(联系单位:市民政局,联系人:郭浩然,联系电话:3887727)

(此件公开发布)

抄  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

近年来,青年“不恋不婚不育”或“晚恋晚婚晚育”的情况越来越明显,民政等部门公布的数据也充分佐证了这一点,这个看似个体、微观的问题,因基数的日渐庞大,已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正逐渐进入“老龄化”的背景下,青年婚恋问题愈发突出,甚至关乎社会稳定和谐,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兴旺。而在青年“不恋不婚不育”的背后,也反映出一定程度上政府和社会相关服务的缺失,青年婚育服务效能亟待提升。在全国各地已经由抢“青年人才”逐渐转向抢“青年人口”的情况下,在我市大力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关注青年婚育问题、提高青年婚育服务效能对于城市未来而言意义重大。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青年婚育问题的背后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主体也就是青年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政府和社会的问题。 (一)青年的问题。青年存在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即“不想恋爱、不想结婚、不想生娃”,换成网上流行语就是灵魂反问“我为什么要恋爱、我为什么要结婚、我为什么要生娃”,其实主要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即当代青年的婚恋和婚育观,而由观念会影响具体的行动。之所以当代青年普遍持有“不恋不婚不育”的观念,一方面是因为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条件的极大提升,青年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婚育年龄普遍推迟,个性化更加鲜明,工作生活压力极大节奏加快,对生活方式的追求也更加多样;另一方面,就是相关宣传引导工作缺失,而网络时代像网络爽文短剧中类似“霸总爱上我”的故事,影视剧中《消失的她》之类作品,会对青年的婚恋观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导致择偶标准偏颇、恐婚惧婚等。 (二)政府及社会的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最终体现出来的都是婚育工作效能不足的问题: 1.政府层面重视不足投入有限。尽管服务青年婚恋婚育也是政府部门传统工作项目之一,特别是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单位结合各自服务群体,都已连续多年开展联谊交友等活动,而且打造了诸如“情定三生·爱不能等”等公益活动品牌,服务了部分青年需求,但是从服务人数看仍然偏少,牵手成功的就更少。由于青年不恋不婚不育的问题之前一直没有十分突出,因此政府对此项工作多停留在一定范围内,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进行大力提升。 2.社会层面良莠不齐褒贬不一。据调查,我市目前婚恋服务产业规模较小,青年人对婚恋服务机构知晓度不高、参与度不高,问卷调查显示,由专业机构咨询过恋爱问题和进行过恋爱改造的青年占比不到10%。很多青年反映,我市婚恋服务市场存在宣传推广不到位、活动形式单一、服务效果达不到预期等问题,而且商业化服务市场收费高,规模较大的婚恋服务机构会员费从4000元至10000元不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收入青年参与。由于正向宣传的缺失以及对婚恋服务行业负面事件的过分聚焦,使婚恋服务行业被不同程度贴上了“拜金主义”“物质”“不靠谱”等污名化标签。婚恋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会影响青年参与感和满意度。 三、青年婚育服务效能提升对策与建议 提升青年婚育服务效能,引领服务更多青年正常“恋、婚、育”,已经与就业问题一样,成为一个日益凸显、需要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根据调研座谈等反馈,应着重从源头“恋”字出发,政府协同社会从“恋、婚、育”各环节入手,统筹加强重视主动作为提升服务效能。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1.政府加强重视和投入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对当代青年婚育问题应该提级看待,加强重视和投入,宣传、群团、民政、卫健等部门应结合各自工作职责,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对传统工作项目进行提档升级,紧紧围绕青年婚恋婚育观念引导、青年联谊交友活动开展、青年婚前保健服务、青年性健康宣传等用心谋划好相关工作项目和举措。要尽力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特别是落实运用好国家鼓励生育支持政策。注重发挥好婚恋婚育行业从业企业、机构和相关社会组织的作用,双向赋能相互借力推进工作。 2.强化正向宣传引领。面对当前恐婚恐育、甚至不婚不育的网络舆论氛围和现实社会环境,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正面婚恋婚育观宣传引领。要从国家民族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乐享幸福晚年、青年社会责任等角度,向青年做好正面宣传引领工作,促进树立积极正确的婚恋观,营造积极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通过全媒体途径做好宣传引领工作,但要注重站稳青年立场,摈弃传统的“传宗接代”等观念,站在青年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角度做工作,注重润物细无声、讲到青年心里,谨防低级红高级黑。可探索在高校开设婚恋公开课等,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 3.支持规范婚恋行业发展。坚持“市场思维”“平台思维”,支持我市婚恋服务机构特别是小型婚恋服务机构做大做强,一方面从政策扶持、荣誉激励、行业指导等角度加强对婚恋服务机构的支持,另一方面引领鼓励督促相关企业机构优化平台建设、加强场所建设、丰富活动内容、创新工作形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同时,要做好对相关行业从业者的监管,引领其合理定价、针对困难青年推出优惠活动等,严厉打击婚骗婚托等违法行为,促进该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4.注重反向引领。当前社会一方面是适龄青年不恋不婚不育,另一方面是离婚率节节攀升,在做好正向激励引领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做好反向引领工作,即关注离婚问题特别是青年人离婚问题。充分运用宣传手段,把握好相应空间场景,引领已婚青年珍惜家庭幸福,减少冲动举动,最大程度降低离婚率。